找到相关内容828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

    来自贪爱, 是妄心执空为有, 明白此身乃因缘和合之假有, 舍贪就没有苦。故修“灭”在斩断“十二因缘”, 止心入寂。“道谛”是以“八正道”为修途, 明白“五蕴皆空”, 人本无我, 生死是妄, 安住“生法忍”, 即是解脱。所以“四谛”讲的是人生苦空及其解脱。但四谛在解释人和事物的存在时, 认为人法皆空, “有”是缘起。缘起是他生非自生, 而他又复以他, 世上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是从来就有和永恒不变, 都...

    毛忠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459637.html
  • 回归经典.重视善本--提倡《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译为“定光佛”、“然灯佛”、“燃灯佛”等。释迦牟尼佛的本生,得生法忍,成为不退转菩萨时,蒙这位古佛授成佛记,开始了后一阶段的菩萨行。但是依《无量寿经》这一段经文,“锭光如来”之后,经历了五十三佛的...!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   佛徒不研读大经故,法师不弘扬大经故,大经完本,而又不遍观各种原释故,诸家节会之本,又皆未能尽美尽善故,总集以上诸因,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360023.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生见,证如幻性即时逮得生法忍,住第八地,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无碍,名意生身。大慧,譬如心意于...知识意义之探究。此一工作观念的提出,亦因佛教义理世界著作浩瀚,读者于每一单部经论之研议中,往往易如堕于五里云雾之中,如果再遍读群经众论,则更将所收获,因此在单一经论中作义涵深究之研议,对准重要名相作...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生法忍,住第八地,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无碍,名意生身。大慧,譬如心意于无量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观念的提出,亦因佛教义理世界著作浩瀚,读者于每一单部经论之研议中,往往易如堕于五里云雾之中,如果再遍读群经众论,则更将所收获,因此在单一经论中作义涵深究之研议,对准重要名相作知识义涵之深研,是能有效...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

    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杂染的烦恼,也不起无漏清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生法忍的绝对世界。   2.住的境界: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内,在万里虚空里...决心,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四圣谛不但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佛陀在临涅槃时,又对诸弟子说:“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得...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660104.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引向对于生命的正确认知的,而其中关于达生法忍的目标,至于可以在有生的时候体会生的清净与安宁。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看最初外来的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会有哪些不同的人生价值评判:   一、关于...都是差不多的,用玄学的话说,“将同”——大概一样的吧?但在中国,经先已占据了制高点亦即政治优势的儒生们一解释,印度来的宗教似乎便没有了“...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净土宗教程第四编

    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五脱离女身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第三十六常修梵行愿:...获得圆满的解答。   第一节 阿弥陀佛发愿之因缘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记载,现谨依圣言量敷陈之。   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央数劫,锭光如来出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660592.html
  •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鸠摩罗什大师首唱诸佛果报净土、众生净土之说;净影慧远将净土判分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类,主唱身土相关,心净土净;嘉祥大师从修因感果的角度,判别佛与众生各有净土;窥基大师以法相唯识的理念,将净土...分为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障碍土、常寂光土。兹分述如次。  一、凡圣同居士  本土是凡夫与三乘圣人共住之地。凡圣同居土又分净秽二种。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即是凡圣同居秽土。若约秽土,则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860593.html
  •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

    谛察法忍,又名生法忍。谓谛观诸法本不生,一切违顺皆同虚幻,即此起心动念也是不生不灭。自能一忍百忍。  忍辱度嗔恨,众生无明,遇到逆境,容易大动肝火,造诸恶业。但有些人在逆境当中能忍,可是,在顺境上就...佛法作一番深入的了解,在修行的道路上容易出偏差。所以,知见和修行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应当等量齐观,不可偏向一边。天台宗提倡“解行并进”,“教观总持”是深有道理的。《教观纲宗》云:“有教观则罔,有观...

    释界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4660869.html
  • 中国禅宗的地方性(2)

    南宗的信徒,显然把宗教价值置于政治价值之上。至于说到神会信徒们眼中的神会的宗教价值究竟何在,则可以从《定是非论》的执笔者独孤沛的评价略见一斑∶“我襄阳神会和上,悟生法忍,得无碍智,说上乘法,诱诸众生,...达摩……遂乘斯法,远涉波潮,至于粱武帝。武帝问法师曰∶‘朕造寺度人,造像写经,有何功德不?’达摩答∶‘功德。’武帝凡情不了答摩此言,遂被谴责出。”③其要点是达磨把武帝的“造寺度人,造像写经”视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061370.html